老汉参观军博馆想摸文物被制止后哽咽道:是我背着它走完了长征_火狐游戏网-火狐体育国际版-官网链接

火狐游戏网

新闻中心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 
 

老汉参观军博馆想摸文物被制止后哽咽道:是我背着它走完了长征

来源:火狐游戏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08 00:43:00

  1976年,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——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。参观完展品后,他停在一个展示柜前,伸手去触摸里面的文物。看到这一幕,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连忙上前劝阻,告知他这些文物是国家的宝贵遗产,不能随便触摸。

  听到这些话,老人眼圈一红,哽咽着说:“这些物品,是我曾背着它走完长征的。”他所指的正是柜中陈列的那些文物。那么,这位老人到底是谁?展出的物品又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呢?

  这位老人名叫谢宝金,年轻时是一位很出色的中国党员。谢宝金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由于当时教育普及程度低,家庭条件差,他从小就得帮父母做农活,长大后为了补贴家用,做了不少苦力工作。

  年轻时的谢宝金身强力壮,踏实肯干,凭着这些品质,他找到了一份矿工工作,工作还算稳定。但在1932年,当时的红军正在扩充队伍,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把他引荐进入了中国,谢宝金因此成为了工农红军的一员。

  最初加入红军时,谢宝金的任务是手摇68公斤的发电机,确保红军的电报通信顺畅。当时的通信设施很复杂和沉重,包括手摇发电机和发报机,操作起来非常麻烦,需要极大的体力和毅力。

  谢宝金十分重视自己的工作,从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记录,从未迟到,确保通信畅通。1934年,红军面临一次重大的军事转移,任务艰巨,通信设施也特别的重要。党中央专门交代他,要确保手摇发电机的安全。

  随后的长征途中,谢宝金肩负起了保护手摇发电机的责任。长征的路途异常艰辛,他要背着重达150斤的发电机,在恶劣的条件下跟随部队前行。更糟糕的是,战时常常缺乏食物,谢宝金只能忍受饥饿,甚至有时靠喝水、啃野草和树皮维持生命。

  虽然长征中艰难困苦,但谢宝金从始至终坚持保护设备的安全,克服了种种困难。长征结束后,谢宝金带着发电机到达了延安,最初跟他一同护送的队伍有128人,但最终只剩下谢宝金和两名战友,长途跋涉的艰辛可想而知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后,年纪渐大的谢宝金虽然无法再从事体力活,但他依然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退役回乡后,他没有依赖过去的荣誉或寻求优待,而是开始了废品回收的工作。虽然环境艰苦,很多人都不理解他,甚至觉得一个曾经的红军战士竟然要以捡废品为生,但谢宝金从未抱怨过。他坚持自己的原则,宁可艰难度日,也不愿依赖过去的功劳向国家请求荣誉。

  即使后来妻子生病急需治疗,他也从未向战友或上级求助。他始终坚信,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挣取生活,而不是依赖过去的功劳。跟着时间的推移,谢宝金的健康情况逐渐恶化,年轻时留下的病痛开始发作。1976年,他在家人的陪同下,来到了北京治疗。

  北京,对于谢宝金来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,曾经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岁月。经过多年,他再次来到这座城市,感慨万千。治疗期间,家人带他去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。在博物馆里,他看到了许多曾与红军战士们共同经历过的历史遗物,其中就包括那台曾陪伴他走完长征的手摇发电机。

  看到那台老旧的发电机,谢宝金情不自禁地想去触摸它,然而工作人员阻止了他。工作人员解释说,这些文物是国家的珍贵遗产,不能随便触碰。听到这些话,谢宝金的眼睛湿润了。他哽咽着告诉工作人员,这些物品曾陪伴他走过长征。

  工作人员得知他的身份后,经过馆长批准,原本禁止的触摸也被允许。然而,谢宝金最终选择拒绝,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目光凝视着那些陈列的物品,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。他没有再伸手去触碰那些物品,只是让回忆在心中默默流淌。

  那台手摇发电机早已无法再使用,它静静地放在展示柜中,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它曾经的重要性。对其他人来说,它可能只是博物馆中的一件历史文物,但对于谢宝金,它是他在长征路上最亲密的伙伴,是他曾经的战友,见证了他与战友们共同经历的风雪岁月。

  如今,博物馆里仍然展示着那台发电机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,这台发电机已不再被使用,但它背后的故事——谢宝金背着它走完长征的坚韧精神,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,在博物馆看到的这些物品,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情感可以让我们铭记。它们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物,更是曾经革命前辈们为国家付出、为人民奋斗的见证。

上一篇:新手任务中的敌军兵种详解:武装运兵车

下一篇:车型比照